close

木管樂器除了長笛以外,其他的樂器如Oboe,Bassoon,Clarinet,Saxphone等都跟簧片有關。雖然單簧樂器的簧片沒有雙簧樂器般的複雜,但有時候還是很惱人的。
     另外,有許多人也都會有下列幾個疑問,例如:

我們吹的簧片怎麼來的啊?簧片怎麼製作出來的啊?我們常說"竹片"是哪種竹啊?.....等等。的確,很多人吹了大半輩子樂器卻沒想過這些問題。
    用來製作豎笛簧片的材料是一種學名為 Arundo donax的植物,中文翻譯成"蘆竹",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生長的地區很廣,幾乎在歐亞非美四大洲都可以找的到,但其中品質最好的就屬法國南部的瓦爾區(Var Region)。
     下圖是Arundo donax在自然界生長的樣子,外觀上跟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竹子很像。

1.jpg    2.jpg 

一些大的簧片公司,如Vandoren,Gonzalez ,都有自己的竹田,一來可控制品質也可降低成本。比較小的公司或是沒能力經營農場的,就只好跟這些大公司買竹材回來加工生產。
    下圖是砍下的竹材,一捆捆的等待下一步處理。

                                       3.jpg 

這些砍下的新鮮竹材運到工廠後會先削去竹葉,然後去頭去尾,就是將太粗與太細的頭尾部份裁切,只留下中段粗細均勻的部份,再進行下一個乾燥的步驟。如下圖:

                                       4.jpg 


        已經乾燥熟成的竹材,我們稱為 Cane。這些 cane 再切成小段,就可以準備製作成簧片了,不管是機器製做或是用手工製做。許多雙簧樂器的演奏家常會買一麻袋這種被切成一小段的cane回家自己做簧片。

                                   5.jpg 


     從cane到reed 有好幾道手續,用文字敘述多少會有不清楚的地方,以下的手繪簡圖看了就容易明瞭。


                              6.jpg 


         下圖是我蒐集在製作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半成品,也可一窺從cane 到 reed 的演變過程。

                            7.jpg 

       看過了從Cane變成Reed的過程後,接著來談談簧片本身的結構。首先要解釋一下幾個專有名詞跟相關部位,說明的圖片則是借用Vandoren的官方資料。

           8.png

Facing : 這是我們常說的"背面",其實應該是正面。這一面是平整的,印有商標與號碼,跟吹嘴的Facing相接觸,所以也稱為 Facing。

Vamp : 另一面有削去竹皮的部份,也是我們常說的"正面"。

Bark : 圖上沒說,其實就是指竹皮沒被削去的那一段。

Heel : 簧片最底端的部份,但Heel 的高度(厚度)延長至整個 Bark 範圍,所以常把Bark跟Heel合併簡稱 Heel。

Shoulder : 圖上沒標示,就是Scraping zone of the bark。

Scraping Curve : 切割線,或是叫 Sholder line。

Heart : 並不是只如圖示的一點,而是一個區域。如果在 Vamp 畫一個平均的"井"字形其中央的區域。

Side : 就是Shoulder 以上,Heart 兩側的區塊。

Tip : 片尖,也是最容易破損的部份。

再來,Vamp 是造成簧片特性最重要的部份,是因為削法(Cut) 的不同而造成的特性差異。最基本的削法有兩種 :

1. File Cut,或稱為French Cut,中文可稱為雙切。

2. Unfile Cut,或稱為American Cut,單切。單切的簧片再多一道手續加工就會變成雙切的外型,也就是Shoulder Curve的不同。

          下圖右邊是File Cut 雙切,左邊是 Unfile Cut 單切

           9.jpg 

        除了影響簧片特性的Vamp之外,還有許多不容易看出來的因素,其一就是Vamp的坡度,以下就用看不見的"等高線"或”弧線”來說明。


                            10.jpg 

    在這些不同弧線當中,任兩條相鄰線內的區域其厚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越靠近Tip越薄,靠近Bark則越厚。如上圖,Vandoren三種不同的Cutting 造成三種不同的等高線,結果就呈現出不同的簧片性格。要造成如此不同的Cutting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Bark(或Heel)的厚度。

    以Vandoren 藍盒(Traditional)和銀盒V12來比較(下圖):紅虛線是藍盒簧片,黑線是銀盒V12簧片。

    V12的Heel比較厚,連帶影響了肩線(Sholder line,Scraping Curve)的不同,也造成Vamp從Shoulder到Tip的坡度不同。這些種種的不同點正就是造成簧片有不同個性的關鍵。


                                 11.png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一盒有10片,一樣的厚度編號,一樣的切法,為什麼還會有的好吹有的很難吹呢?上述所講的各種 Cutting 都是可以人為精確控制,現在有各式各樣的機器可以削出完美外型的簧片,但不要忘了,這些簧片的原料,竹材,可是生長在自然界的。同一產地但不同季節、溫度、濕度、日照,甚至纖維密度的分佈等等的變數都沒有辦法百分百人為控制。在這些不可預期的狀況之下竹片的差異性就出來了。


        例如同是3號藍盒,可能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或許10片都不一樣,就算是同一跟竹子做成這10片,竹頭竹尾的纖維韌性還是不同的。除非是用人工材質做成的簧片,都是一個樣!!


        那至於單切或雙切簧片的差別又在什麼地方?

1.一個簧片要單切或雙切是屬於基本設計上的考量,通常要做成單切的簧片,其Heel一定要夠厚,若從Vandoren公司公佈的數據來看就可得知一二:
藍盒簧片的底端厚 2.8mm,銀盒簧片的底端厚 3.15mm,黑盒簧片的底端厚 3.25mm

2.單切片的中心區(Heart)比較長,弧線比較尖,支撐性強,穩定性高;雙切片的中心區比較短而弧線較平緩,音色變化比較有彈性。


        我個人實際吹奏的感覺是:單切的阻力較大,聲音比較結實也比較耐操,而雙切的阻力較小,聲音比較柔軟卻比較不耐久操。

另外一種經驗是:

3號以下的簧片用雙切片較好吹,舒服,音色也比較好;

3.5號的簧片兩種都可以,但音色跟耐久度會不太一樣;雙切片的音色會比較亮,單切片稍暗,耐久度就如上述。

4號的就單切片比較好了

單切或雙切都有其優缺點,沒有哪種比較好的問題。
好吹、音色好、也耐久,吹奏的人喜歡、舒服,就是好簧片,管它怎麼切,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廖以正 的頭像
    廖以正

    12度音工坊

    廖以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