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笛」這項樂器的產生,目前一般的認定是德國紐倫堡的樂器工匠 Johann Christoph Denner(1655-1709)與其家族成員所發明及改造的。
在討論豎笛的發展歷史之前,要先認識一種古老的樂器,Chalumeau (夏魯摩)。Chalumeau是一種廣泛流通於18世紀歐洲的單簧片木管樂器。
如下圖:
「豎笛」這項樂器的產生,目前一般的認定是德國紐倫堡的樂器工匠 Johann Christoph Denner(1655-1709)與其家族成員所發明及改造的。
在討論豎笛的發展歷史之前,要先認識一種古老的樂器,Chalumeau (夏魯摩)。Chalumeau是一種廣泛流通於18世紀歐洲的單簧片木管樂器。
如下圖:
近日終於收到2個從美國寄來的Rico新吹嘴...Reserve.
這款Reserve豎笛吹嘴是Rico公司2012 年的最新力作!不同於其它品牌吹嘴是在於其製造方式,使用研磨法(milled),而不是用一般"鑄模"( molded) 的方式製造。
先說明一下鑄模與研磨的不同:一般的吹嘴在製造過程時是以高熱的橡膠液體灌注在一個像吹嘴外型的模子內,待冷卻後開模、修邊、拋光後就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吹嘴。
對於德國教授們來說,音樂性並不建立於一個"意象"的表現或是一個氣氛的營造,而是由樂器本身與樂譜上表達的樂句,記號,表情,強弱,節奏,音準等基本配備相互結合所呈現的實質表達。這才是所謂音樂性!不然充其量只是自導自演一部沒有主題的舞台劇。
記得來這裡拉給許多教授聽時,使我非常懊惱的是教授說:我聽不見你的音樂。我那時很納悶,覺得自己投注很重的情感教授卻感受不到。 後來並且是到最近在許多問題開始被解決後才真正體會,他們是真的想要"聽"到你的音樂性並不等於"看"到你的音樂性。所以漸漸的我開始告訴自己,不要再誤會"音樂性"的存在。